新闻外眼
我的位置: 主页  > 看资讯 > 新闻外眼
【悟思想伟力 看实践创新】《贵州日报》今日推出“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 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特刊——黔东南篇
发布时间:2024-08-07 10:35
  |  
来源:侗乡网

825a3555-c2c6-4d5a-bd01-37e019d2fe65_00.png

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

在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上走前列作示范

中共黔东南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思想之旗领航向,真理之光耀前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省委明确了“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的目标定位。黔东南文化资源丰富、绚丽多彩,是贵州自然珍宝和文化瑰宝最集中、最典型、最出彩的地区之一,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必须从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提升思想引领力、舆论影响力、文明塑造力、文化竞争力,奋力在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上走前列作示范。

1.榕江“村超”(1).jpg

榕江“村超”

加强党的理论武装,提升思想引领力。在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科学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特征。我们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就是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转化为坚定信念、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一是坚持以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信念。认真落实“第一议题”抓学习制度,扎实抓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党校(行政学院)学习培训,持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忠诚之志、维护之行、奋进之力。二是坚持以研究阐释揭示真理学理哲理。充分发挥各级党校、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等作用,组织社科理论界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专业进行深入研究,深刻揭示党的创新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战略指引,推动党员干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果。三是坚持以宣传普及推动入脑入心。创新“理论宣传二人讲”“苗侗双语宣讲”“同声传译”等方式推动宣讲全覆盖,其中,“理论宣传二人讲”方式得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央媒广泛关注报道。持续深化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好网上网下手段,广泛开展接地气、有生气的宣传宣讲,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唱响时代主旋律,提升舆论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当前,黔东南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必须坚持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最大限度激发各方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斗志。一是讲好黔东南故事。近年来,我们策划了一系列宣传活动,特别是“村超”“村BA”火爆出圈,让黔东南外在形象越来越好。坚持围绕“四新”“四化”、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等重点工作,精心开展网上主题宣传、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让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充沛,让黔东南好故事、好声音传遍四面八方,让锦绣黔东南的知名度更高、美誉度更佳。二是守好主流舆论阵地。始终以强信心为重点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聚焦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用好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全面统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始终保持主流媒体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稳步推进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注重县级融媒体品牌建设成效转化运用,建强基层主流舆论阵地,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主流媒体。三是用好各类自媒体。继续在扩大影响提升流量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网红深谙视频传播规律特长,汇聚热爱黔东南、关心黔东南、宣传黔东南的社会力量。

2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景区(1).png

云雾中的雷山西江千户苗寨

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明塑造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新征程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必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一是强化精神支撑。加强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机制化,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优化提升黎平会议纪念馆展陈内容整体呈现水平,引导各族群众坚定历史自信、赓续红色血脉。二是强化价值引领。坚持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村超”“村BA”和特色村寨为窗口,加快推进民族节日共庆交融、民族体育共享交融、民族村寨共居交融,持续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努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三是强化文明滋养。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全面推进城镇精致管理、农村环境整治、城乡文明风尚、公民法治素养、旅游服务质量的和美城乡建设“五项提升工程”,积极倡导推广“四减四控”的“合约食堂”治理模式,着力破除滥办酒席、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涵养文明乡风。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黔东南是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州有56项7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15个中国传统村落、536个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均排全国市州第一,被誉为“文化千岛”。新征程上,黔东南将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着力抓好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持续擦亮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块金字招牌。一是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以㵲阳河景区为突破口,加快推动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城等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深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潜力,精挖民族文化核心吸引物,持续办好“村超”“村BA”以及苗年、侗年、姊妹节等活动,加快把节庆、民俗、赛事打造成旅游产品。二是持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实施高质量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强化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民族特色村寨等保护传承发展,持续巩固提升国家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果,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文化发展优势。大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建设一批非遗传承基地、传习中心、综合性非遗展示馆,着力培养培训非遗传承人,推动传统技艺和非遗项目展示、文化演艺进景区,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展现出巨大的魅力与活力。

3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1).png

小黄千人侗族大歌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升政治执行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一是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党组)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好各级各类舆论阵地的政治关、内容关、质量关和形象关,切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落到实处。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严格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切实把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要求落到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二是增强活力。以开展“弘扬三气、狠抓落实”年活动为契机,运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手段,更好激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内在活力。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推进工作理念、内容、载体、形式、方法创新,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水平。三是建强队伍。选优配强各级宣传思想文化单位领导班子,真正把熟悉党的宣传方针政策、具有一线宣传工作经验、敢抓善管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注重在宣传工作一线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不断增强干部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工作队伍。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在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上贡献黔东南力量、赢得黔东南发展、展现黔东南形象。

 

书写黔东南文化建设新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戴正国

“村超”“村BA”的火爆出圈,让更多人看到了热气腾腾的黔东南,更看到了在黔东南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文化瑰宝。

在这片3.03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畅游绿水青山,随处可感受在其间生活的群众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的璀璨文化。

秉承“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2023年,黔东南州成功创建并被正式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里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等诸多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首选地之一。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新的使命任务。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坚决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全力书写黔东南文化建设新篇章。

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深化开展“理论宣传二人讲”,组建“1名专家学者+1名先进典型”的宣讲组,探索实施“专家学者讲理论+先进典型讲实践”的模式,组建州委宣讲团、州县(市)示范宣讲组(队)等3100余支队伍,采取“理论宣传二人讲”“苗侗双语宣讲”等特色宣讲方式,2023年,开展宣讲3.12万余场次,实现州、县、乡、村全覆盖。以小切口宣讲大道理,以小故事印证大发展,努力实现宣讲形式、内容、效果“三统一”。

5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苗寨(1).png

最后一个抢手部落——岜沙苗寨

立足文化底蕴 守正创新绽芳华

千百年来,黔东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3处(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6项78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8项307处,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75项506处,县(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90项。

自“村超”“村BA”开赛以来,各地丰富瑰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赛场上精彩呈现。服饰、银饰、刺绣、蜡染、呢哨等民族手工艺品在赛事中焕发光彩。如今,“村超”“村BA”已发展成为促进足球、篮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

7月23日晚,2024中国(黔东南)国际民歌合唱节在凯里闭幕。为期三天的歌声之旅,让中国民族歌曲与马来西亚、墨西哥、意大利等国歌曲交织交融,搭建了一个展示黔东南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增进国内外音乐艺术爱好者相互了解与增进友谊的平台。

一项项民族文化在交流碰撞中不断传承与发展。通过建立多重保护机制、多维传承机制、多招宣传机制、多元利用机制,积极探索非遗保护传承新路径,持续激发民族文化新活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d5ef9b6543b2d462328dbbefdc17e1e.png

从江加榜梯田

依托文旅资源 融合发展树品牌

5月,主打快乐的“姑妈篮球赛”在雷山县西江镇举行,新颖的规则,趣味十足的赛场吸引了大波关注,让这项由当地少数民族妇女自创的特色运动为更多人所知,贵州“姑妈篮球”相关话题全网浏览量超过100亿人次。

6月10日至12日,2024年民体杯全国龙舟、独竹漂比赛在镇远县举行。比赛期间,中华文化展演、非遗活态展演等传统表演项目和包粽子、苗族剪纸、编五彩绳等手工艺体验项目,让游客在欣赏比赛的同时,沉浸在这场民俗文化盛宴中。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黔东南州充分利用重大节庆和活动平台宣传推介黔东南文化旅游资源。制定了《2024年“跟着赛事去旅行”实施方案》,以“村超”“村BA”赛事活动为中心,聚焦打造“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整合资源,加强联动,推出黔东南州“三千三村”和全新㵲阳河等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游客体验感,实现“赛事+旅游”的融合创新和流量转化。

15.台江“村BA”(1).jpg

台江“村BA”

聚焦文化产业 提质增效促升级

这个暑期,黔东南各地研学游持续火爆。丹寨万达小镇全新推出“非遗传习官”活动,蜡染、造纸、鸟笼、苗绣、银饰、油纸伞六项非遗体验游客可随心搭配。剑河八郎古生物化石陈列馆通过研学、采集体验等多种方式,让游客感受古生物魅力。榕江特和社区“母亲回家”手工坊,研学的学生们围在一起,聆听着歌师的吟唱,深入了解了侗族大歌背后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黎平会议旧址和岜沙苗寨、肇兴侗寨、西江苗寨、下司古镇、万达小镇分别纳入“红色贵州·雄关漫漫”“多彩贵州·幸福苗侗”2条精品线路。

黔东南州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布局,逐步构建了雷公山、月亮山、云台山和清水江、都柳江、㵲阳河、凯里市“三山三江一中心”七大旅游主体功能区。重点打造了环雷公山百里苗族文化、都柳江百里侗寨文化、㵲阳河百里山水文化、清水江百里田园文化、月亮山百里梯田农耕文化等一批精品康养文化旅游线路。集中打造建设了南部原生态侗族文化精品旅游景区、㵲阳河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精品旅游景区、环雷公山原生态苗族文化精品旅游景区。

产业业态逐步提质升级。黔东南州逐步提升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体系,推动文旅融合、康旅融合、体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

时代出题,奋进作答。黔东南州积极推进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利用与发展,让民族文化瑰宝之花在融合发展中绚丽绽放,继续奋力在全省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上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提交新答卷。( 贵州日报报刊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