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外眼
我的位置: 主页  > 看资讯 > 新闻外眼
骑行贵州万峰林 看十万大山变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3-10-11 17:23
  |  
来源: 央视新闻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贵州万峰林里有八个行政村,这些年,他们“组团式”发展,做起山地旅游,山峰与田园的完美结合。骑行看乡村,深度玩转万峰林,感受远方的诗画生活。

 

总台记者 陈春晓:万峰成林处,稻米飘香时,畅游万峰林的方式有很多种。我选择骑上电摩托,沿着当地修建的滨河生态产业长廊逛一圈,看看这里的乡村之美,和人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新生活。

总台记者 陈春晓:现在我就来到了万福村,我旁边的这一大片水稻田有两百多亩,当地打造了福字景观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留念。

七年前,万福村还是贫困村。村里流转土地,统一规划、规模种植,把传统农业打造成观光农业。收入增加了,村民们过上了小康生活。

今年,万峰林内还新修建了一条滨河生态产业长廊。它既是观光路,也是人们的生产休闲路,全长超过21公里,把万峰林里的8个行政村和两个4A级景区串联起来,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沉浸式体验线路。半程马拉松赛、山地自行车赛、千人越野走等多项户外运动引客来。

万峰林里的民宿有218家,纳灰村就占了110多家。当地村民的老房子装饰一番后,以新样式呈现出来。

万峰林纳灰村民宿经营者 陈雯雯:我们真的是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客流量的增加,党委政府把游客引进来,我们做好我们的服务,做好我们的民宿,让客人留下来。

总台记者 陈春晓:我现在就来到了万峰林附近的窑上村,以前这个村子的村民是以烧窑制陶为主业的。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结合制陶技艺,当地引进了多肉产业。如今村子已经被打造成了多肉的世界了,当地也是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让村民来受益。

总台记者 陈春晓:在窑上村逛了一大圈,我已经被这些萌萌的多肉吸引住了。一盆盆小多肉被摆到了双生村的乡愁集市上,这里紧挨着生态产业长廊,经过提质改造后,再现人间烟火。当地的农特产品、手工艺品以及特色美食都会在这里进行集中亮相,如果您逛累了,可以到这里大饱口福。

总台记者 陈春晓:村里的八音堂就在乡愁集市附近,是布依族同胞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区。像八音坐唱、三维草编、非遗工坊和布依族的刺绣都会在这里展示。

布依族刺绣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韦昌飞:比如做包包、做衣服、做箱包,还有做我们戴的耳环也可以。可以卖了,然后我的生活就越来越好了。

纺车转动、棉线穿梭、飞针走线……在人们的指掌间,一坨棉变成一根线,一片布成为一件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传承,创新理念让传统与现代融合。

总台记者 陈春晓:这里是纳录村的半月弯。因为从空中俯瞰,像弯弯的月亮而得名,它紧挨着双生村。生态产业长廊穿过时,把两个村的三个景观连成了片进行组团式打造。

夕阳西下,温润的阳光洒满青杠林;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灯光装饰着半月弯;漫步林中,秋千轻摇,鸟儿清唱,在万峰林的秋风里,小村庄的森林音乐会正式上演。

所有都融入自然本色,与日夜轮回交相辉映,森林小夜曲,一弹一唱间,讲述更多更美的乡村故事。(总台记者 陈春晓 杨晓东 柳波 高佩君 黔西南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