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动态
我的位置: 主页  > 看资讯 > 部门动态
龙形街道:党建引领易搬后扶“五个体系”建设 助推社区创新管理能力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09-09 11:13
  |  
来源:侗乡网

龙形街道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社区5个,搬迁6652户2813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5996户26659人。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易搬后扶“五个体系”建设,助推社区创新管理能力提质增效,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建强组织战斗堡垒,打造服务型社区。一是合理设置党组织,在易搬社区成立3个党委,1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26名。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5个易搬社区党组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达标率为100%,其中龙形社区、挂榜社区党支部被评为州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二是强化干部队伍建设,5个易搬社区共有“两委”班子成员31名,专职干部76名,其中城市社区工作者73名,一岗(一肩挑)5名,三岗(社区副职)6名,四岗(社区全日制专职工作员)15名、五岗(专职网格员)44名,2024年计划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8名。三是配强组织工作力量,健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长效工作机制,建立“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模式,形成“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浓厚氛围,打造一支社区管理“永不走的工作队”。

狠抓基层阵地建设,打造幸福型社区。一是建立服务阵地,配套建成老年服务中心、乡愁馆、文化活动、图书阅览室、“四点半学校”、“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等便民文化和娱乐设施,满足易搬社区群众多元化需求。二是提供服务载体,通过“就业服务一站式平台”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建成1300㎡ 就业服务中心,2300㎡ 杭黔扶贫协作产业园龙形社区工厂,建成易搬后扶标准厂房2栋。三是健全服务机制,探索创新“1+1+N”服务模式,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以“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社区工作、居民需求、便民服务“三项清单”,推行首问负责、“一窗通办”、全程代办服务承诺等制度,深入推进就业服务、文明创建、文体活动、社区治理等N个服务项目,常态化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切实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能力。

广开就业增收渠道,打造就业型社区。一是产业联农促增收,积极探索“公司+基地+搬迁户”“党支部+合作社+搬迁户”等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天麻、蔬菜和食用菌等产业项目,链接搬迁户595户,户均年分红400元以上,实现社区集体经济增收6.21万元。二是就业提能稳增收,畅通就业渠道,通过劳务输出省外务工解决7529人,就近在县内灵活就业和帮扶车间就业解决6703人。合理开发使用城镇公益性岗位和乡村公益性岗位,其中城镇公益性岗位89人,就业援助岗位1765人。三是创业引才强增收,吸纳搬迁群众开办餐馆、小卖部、快递网点等46家,推进城北5000㎡农贸市场建设提升,解决管理、环卫、零售自卖等就业岗位500余个。成功引进黎华猫食品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入驻佛山黎平东西部协作工业园,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实现就业人员人均年收入2.4万元以上。

紧盯文化联动教育,打造和谐型社区。一是宣传教育感党恩,通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移民夜校、电影小广场等平台,以“理论宣传二人讲”为依托,通过“接地气”的方式持续向干部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今年来,开展宣讲30场(次),受众人数达5000余人次。二是文明引领树新风,倡导薄葬厚养、酒席简办、婚事新办、环境整治等,组织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建设“合约食堂”。截至目前,5个易搬社区均已实行积分制管理,深入开展普法教育30余次,评选身边好人3次。三是文化记忆留乡愁,结合中国传统节日、重要节假日、少数民族特色节日等节庆活动,组织开展侗歌侗戏、书法诗词、广场舞比赛、新春送对联、“粽”香端午、中秋节、文艺晚会等活动。今年来,开展刺绣、银饰、十字绣等专题培训班10余期,开展“端午”“七一”等节日活动共10余场次。

聚焦多方联动自治,打造平安型社区。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群众”管理体系,建成党小组50个,配备专职网格员44名,网格员180名,实现“党小组(党支部)+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基层治理全覆盖,今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920余次。二是多方联动持发力,构建“社区两委-片区网格长-楼栋长-小组长-社区居民”五级管理议事协商体系,划分180个网格、配备网格员180名、联户长433名。截至目前,开展巡逻巡查3215次,化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166件,调处矛盾纠纷44起。三是积分管理优服务,在易搬社区设立“积分超市”,将基层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可量化指标,对群众参与公益活动、乡村治理实行积分累积管理,用以兑换“积分超市”生活用品和服务项目。今年来,帮助群众兑换生活用品56人次。

(石芳 吴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