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资讯
我的位置: 主页  > 看资讯
多措并举 多点发力 持续加强就业帮扶
发布时间:2024-09-20 11:09
  |  
来源:侗乡网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党和国家对就业帮扶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出坚持人民至上的使命责任和深厚情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攻坚”二字,既显示出党和政府推进防止返贫就业工作的决心,也说明工作面临的难度和挑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从产业帮扶到精准就业,一系列政策与实践正在重塑乡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获得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依托产业帮扶激发内生动力,奠定“攻坚”行动坚实基础。只有发展好农村产业,才能扩大村民就业门路,以乡村产业振兴扩大新型农村产业就业增量。首先,产业帮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于现代农业产业的技术支撑,实现乡村产业拓展,通过培育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多元化产业,激发乡村经济活力。其次,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为乡村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帮助农民掌握现代生产技能,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第三,各地应结合本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特色农业发展实际,拓展农特品牌融入农村电商和生鲜农业物流配套建设,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农业现代产业,从而实现农民的有效就业。包括现代农机修理师、农药无人机手、乡村特色电商人才等,都属于新型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就业,有利于实现乡村人才振兴和产业振兴。
提升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质量,筑牢权益保护屏障。从稳定基础就业看,应充分利用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和以工代赈等渠道,探索推广“企业+”“联合体+”等模式,防止因失业导致的规模性返贫。不少脱贫群众从事具有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特点的工作,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短板。随着灵活就业、“零工经济”的兴起,需要围绕保险金的申领条件、发放标准和期限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探索与尝试,为这一新兴劳动群体提供更完善的保障。从提升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质量,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救助水平的方面看,应完善脱贫群众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规范化体系化建设,加大常态化监管力度。畅通就业务工维权“绿色通道”,及时向有需要的群众伸出援手,切实降低维权成本。通过筑牢劳动权益保护屏障,让就业务工者更有安全感。
精准就业助力农民增收,让更多的脱贫群众不仅“有活干”,更能“干得好”“增收入”。精准就业是连接产业帮扶与乡村振兴的关键桥梁。劳动者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职业技能的新要求,实现劳动技能现代化。一方面,需强化职业培训引导,将培训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项目工地,构建良好的乡村人才培养环境。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减免税等相关激励政策应当及时跟进。当前部分学历教育和证书型职业培训的费用可以减免个人所得税,夜校型和技能培训类的职业再教育也可逐步纳入减免计划中。依托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的治理能力,通过现代化改革实现有序的产业就业保障,以及服务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人才职业技能化培养。
产业帮扶为社会保障提供了经济基础,社会保障为精准就业创造了稳定环境,而精准就业又反过来促进了产业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性工程,稳岗就业惠民生等诸多举措能够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这既是实现农业强国的综合性措施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助力。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17期